脊椎壓迫性骨折好發的部位在背後隆起處,也就是胸椎和腰椎交界的地方(T11~L1 第十一胸椎至第一腰椎),另外也有部分壓迫性骨折在腰椎位置。少數的病人會因而造成雙腳無力感,但是多數病患會有嚴重的背痛,疼痛感有時會傳導到前胸或腹部,讓人誤以為是體內臟器出了問題。需要正確診斷早期發現疼痛病理位置,另外脊柱的駝背狀況也會越來越明顯,整個脊椎的排列改變,最後連神經都可能受到壓迫。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檢查:
1. X光檢查:可快速評估脊椎是否有壓迫性骨折?脊椎骨排列方式是否正常?
2.磁振造影檢查:評估哪一節脊椎骨有急性骨折?是否有壓迫到神經?骨折是否導因於感染或腫瘤?
3.骨質密度檢查:評估骨質疏鬆程度及是否需要使用骨質疏鬆藥物。
目前脊椎壓迫性骨折依照實際狀況的治療,背痛症狀較輕微的病人,會先予以藥物治療,並必須要穿戴矯正背架以利協助脊柱正確排列,同時維持脊柱關節支撐穩定的活動。大約1-2個月後,骨頭便會融合,不需要手術。但若在急性期,藥物無法有效緩解疼痛,或是醫師評估認為長期臥床的併發症風險高,醫師會以微創手術治療。最常見的微創手術治療方式昰經皮椎體成型術,也就是在X光導引下,將液態的骨水泥注入塌陷的骨頭,待骨水泥硬化,便可提供脊椎椎體穩定性,不僅止痛且能達到早日下床活動的目的,但是必須要有穿戴矯正背架及配合復健治療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