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足 以影響健康 雲端知識

MINGDER 關心您全家人

專業團隊,專屬為您服務 www.mingder.com.tw

骨盤水平影響脊椎疾病


隨著年齡增長,下半身愈需承受重量,如果平時未能就骨盤肌肉訓練運動,很容易造成脊柱側彎及腰背痠痛...等。當我們坐在椅子上,若坐姿不良,骨盤很容易下陷,仔細摸骨盤兩側,發現整個骨盤往前傾,而肚臍以上肌肉會往下陷,整個人會摺到胸廓與腰桿交接處造成腰酸背痛、駝背。


骨盤有左右側移運動、前後旋轉的活動,正常的走路必需伴隨著骨盤的旋轉、傾斜,跨步提昇大腿長度,走路才會有效率。但一般人走路時長期僅抬腿未能活動到骨盤,使骨盤後側侷限住,而臀部中間空間減少,骨盤活動不協調,堆積脂肪於兩骨骼側,加上骨盤前傾關係,使前面大腿肌群繃緊而後面臀部肌肉會萎縮,摸起來肌肉就像兩塊扁薄的燒餅一樣,這是骨盤長期無法協同活動造成僵硬狹小的緣故。


無論旋轉或前彎,正常應是骨盤帶動著脊椎完成組織結構運動,當單腳站立時絕大部份的人都將骨盤側移在腰上,忽略了正確動作應是把骨盤直立在腳踝上而未能善用骨盤做為軀幹和下肢轉接處。脊柱會有相當大的變化這可能會影響內臟器官和身體機能,所以每個人的脊椎壓迫性症狀是明顯的不同。身高減低、長短腳、脊柱後凸、駝背等等,這些骨折常常形成楔形脊椎骨,而造成脊柱向前彎曲,導致身體會試圖去適應,逐漸地,頸部和背部就會產生疼痛。



臀部、腰椎和骨盆周圍肌肉拉力不平衡,使得一邊骨盆被拉高或是脊椎側彎,我們身體重心將失衡,以左右左右兩側腰大肌的拉力不平衡為例,一側的腰大肌緊縮,將使那一側骨盆傾斜,進而脊椎側彎,骨盆一高一低,這時候『長短腳』當然就出現了。



髖部周圍肌肉失衡使得股骨頸過度前傾或後傾。由於大腿骨之轉子是以135度角度嵌入髖關節而非像一根棍子直直的嵌入關節,因此股骨頸不正常之前傾或後傾將導致骨盆高低。



不對稱足部問題,例如一腳足弓正常,另一腳是扁平足或高弓足,那麼地基不正情況下,容易導致長短腳,人體本身是一個會自我平衡的整體,脊柱的側彎或骨盆的歪斜有時是為了平衡身體某部位的障礙或缺陷。所以足部是一個要關心的地方。


兒童脊椎側彎


隨著社會型態的轉變,高度經濟的成長與生活水準的提昇,現在學童看似比過去農業時代的學童幸福,但因活動空間狹小及高度經濟成長機器取代人力,與升學考試壓力等等原因,使得正值發育期的學童身體活動量普遍不足,導致肌力缺乏鍛鍊,以及在孩童時期或就學期間,因寫字時的姿勢、書包的背法、桌椅的高度不合或慣用手之操作,以至於過度使用一側的肌肉或長期保持肌肉用力狀態,造成脊椎兩側肌肉肌力不平衡。


1988年醫師指出脊椎側彎是附帶有脊椎向側方彎曲和扭曲的疾病,小學高年級學生佔1-2%,中學生的2-3%有此現象,而需治療的人為這些比例的1/5、1/6左右,若沒有加以治療的脊椎側彎症一旦變成嚴重時,會引起脊椎支持性惡化、心肺機能惡化、出現疼痛(腰痛和背部痛),美容上的惡化、脊髓以及馬尾神經合併症出現等,尤其是特發性脊椎側彎症(Idiopathic Scoliosis),在發育期的兒童中,發生率特別高。醫師指出特發性脊椎彎曲是脊椎畸形中最常見的,但明顯的變化多在十四歲以前,在早期的學齡發生脊椎彎曲者以男孩較多,但到成熟期時女孩卻比男孩多出三至五倍。


特發性脊椎側彎症的初期變化是不會疼痛,進行緩慢,而且是隱藏性的,也因如此,所以早期發生時常被衣服掩蔽,不易被病人或家人發現,若等到發現兩肩不等高、骨盤有傾斜、或腰背部疼痛時,脊椎側彎的彎曲角度也到達某一程度,屆時就需藉助背架、與脊椎整形手術等方式來治療,如能早日診出,早期使用矯形支架,則可改善彎曲情形,若發現較晚,已達六十度以上,須藉用矯形支架和手術治療。由於發育期的學童容易得到脊椎側彎,常因畸形而影響心理及生理的變化,因此如何早日找出病例,早日治療這對病童是相當重要的。



人體姿勢的形成


人類姿勢的形成可分為:胎兒期、幼兒期、學齡期及青春期四個階段。


一、胎兒期:當人體於胎兒期捲伏在子宮內,此時頭腳相近,脊柱彎曲呈半圓形。

二、幼兒期:當出生後二至三個月時,嬰兒漸能控制其頭部運動,頸部於是向後上方彎起;七至九個月學坐時,胸部會產生後彎;從第十二至十八個月大開始學走路,腰椎產生前彎,薦骨則產生後彎;此時產生人類脊椎骨特有形狀–S形這是姿勢形成的第一個期。

三、學齡期:此時期是屬於小學就學階段,男女學童每年平均身高增加五至七公分,而身高與骨骼之發育有密切的關係,此時骨端軟骨尚未完全骨化,因此,骨骼營養的吸收及姿勢的養成是這時期最大的重點。

四、青春期:此時期是姿勢形成的最後關鍵期。學童們在這時期身心產生極劇的變化,加上骨骼尚未發育完全且肌肉力量並不強大,以致於影響維持姿勢平衡的力量,若不加以留意則容易形成代償性的不良姿勢,在此時期骨端軟骨急速骨化而在十七歲時完成形成了人體的姿勢。



影響脊柱運動的肌群


脊椎兩旁各有眾多的小肌肉和肌束組成了寬廣的背部,通常背部肌肉可分為數層,依肌肉的走向有不同的功能。較淺的肌群和肱骨及肩胛骨的運動有關,包括斜方肌、背闊肌、提肩胛肌、大小菱形肌、前鋸肌等。次一層的肌群連接肋骨,與呼吸有關,包括上下後鋸肌、提肋肌。再來最深層的肌群肌肉縱走,統稱為背部固有肌群(又稱深層肌群),包含橫棘肌群、夾肌群、豎棘肌群等,這些固有肌群數目眾多,他們的功能是姿勢的維持與轉動身體。


深層肌群對脊椎姿勢的維持是相當重要的,其作用能使脊椎與頭部伸展、彎曲、旋轉。同時,它們也用來對抗重力以免脊柱過度彎曲。


脊柱的形狀是靠脊柱肌群來調節,正常站立時這些肌肉是呈現放鬆狀態,當脊柱向後彎曲時,這些肌群是完全放鬆,因為此時脊柱韌帶承受所有的壓力,當韌帶超過負何時,才由肌肉承受其餘壓力。相反的,脊柱向前彎曲時,這些肌肉是收縮的。用力吸氣時,脊柱會伸展;重力和腹直肌群收縮則使脊柱彎曲。


若在學童發育時期,不適時加強對這些肌群的訓練及良好的保護,等到這些肌群發生傷害或肌力不協調的現象時,則將直接影響脊椎正常的生長,並間接造成人體姿勢的偏差及缺陷,對人體產生重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