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足 以影響健康 雲端知識

MINGDER 關心您全家人

專業團隊,專屬為您服務 www.mingder.com.tw

足部改變膝關節

很多人都異口同聲的說平常他的腳都好好的,為什麼走多了,走久了就會出現症狀呢?事實上,這些人只要多留意自己的鞋子,不難發現鞋底常有偏向一側的磨損情形,逛街遠足時,更易感到下肢酸痛,一旦從事慢跑或長時間走路時,常發現腳掌、腳跟、膝蓋或腰背的疼痛。


除了足部結構有明顯的畸型外,一般成人的腳型可分為正常足、內旋足和外旋足三種角度改變。


  1. 正常足的腳底內側,應有一明顯的凹窩,稱為腳弓。在站立時,腳弓會變小,但不會消失,腳弓主要的功能,乃在於足部承受體重時,可產生緩衝作用, 而減少腳部關節所受的壓力。
  2. 內旋足在站立時,外觀類似扁平足,缺乏腳弓的存在,內旋足與扁平足最大的差別, 在於前者於躺下或坐下時,呈現正長的腳弓, 而後者則否。而內旋足是足部為因應某些為小的構造差異,以至於在站立時出現腳掌向內側翻轉的現象, 因而腳弓消失不見。走路時,身體的重心會向內偏移, 使得第二三腳掌骨承受過多的磨擦力, 而形成厚厚的硬皮 ,稱為足繭。有時, 足繭也是疼痛的來由。 內旋足患者的鞋子也很特別, 鞋面後跟位置常歪向內側, 而鞋底於相應足繭的位置易出現嚴重的磨損現象。其足部關節較常人鬆弛,足部內側肌肉和韌帶必須承受較大的外力,一旦超越其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則出現發炎、疼痛等症狀,這也就是為什麼慢跑及徒步旅行會加重症狀的主要原因。
  3. 外旋足則正好相反,是站立時,腳弓較常人明顯,而坐下時又恢復正常的腳弓形狀。在腳掌前側靠小趾基部的位置,或整個腳掌的外側。鞋面後跟位置則朝外歪,而鞋底磨損情形亦相應於足繭位置。此種足部長期外旋,使得足部關節緊緊相扣,以致於足部缺乏彈性,無法吸收跑步或跳躍時地面對足部的撞擊力,因此出現韌帶扭傷或肌肉拉傷的症狀,常見於藍球選手或舞者。


先天的因素,醫學上暫時未能控制及影響;後天的因素,肥胖是膝關節的頭號敵人,體重超過標準使關節的負荷增加,軟骨加快磨損。有研究顯示,十年內能減輕十磅體重〈5公斤〉女性,可減低一半機會患上膝關節退化。

不難見到同一家族成員都有膝內彎或膝外彎的傾向,這會做成身體重心分佈不平均而引致膝關節的其中一部份磨損,其中以膝部內側及髕骨(菠羅蓋)外側最受影響。

關節退化是很普通的情況。隨著年齡增長,關節表面的軟骨因為日積月累的使用,開始有退化的跡象。表面失去光澤,白色的表面逐漸有裂縫,軟骨從光滑有彈性的表面,變成鬆軟的絨毛狀。最後,軟骨消失,露出底 下黃澄澄光禿禿的硬骨在互相磨擦。在關節邊緣,更形成骨質增生,俗稱骨刺。

正常膝蓋

軟骨絨毛

非常勞損膝蓋


由於足部位於人體的基部,好比房屋的地基一樣,如果地基不穩,會造成房屋結構不良。因此無論內旋足或外旋足的不良腳型,很容易影響到下肢及膝關節相對位置的改變,而引起該部的組織發炎。例如:外旋足有時會造成小腿骨向內旋轉,使得膝蓋後側軟骨較易磨損,而出現膝蓋疼痛的情形。此外,如腳趾變形、小腿疼痛、脊柱側彎、腰酸背痛…等等,皆有可能因不良腳型而引起,如果只治療疼痛部位,而沒有矯正其不良腳型,則可能無法完全痊癒,即使痊癒,也極易再發,若有這些症狀時,不妨檢視一下腳型與鞋子,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無論是內旋足或外旋足引起的局部發炎現象,在醫療處理方面,必須讓病患的足部有適當的休息,建議使用專業量身定做矯正鞋墊來達到治療的效果,以減輕足部的受力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