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足 以影響健康 雲端知識

MINGDER 關心您全家人

專業團隊,專屬為您服務 www.mingder.com.tw

糖尿病的足部生活影響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平均壽命的延長,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將繼續增加。而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患者合并神經病變及各種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變而導致下肢感染、潰瘍形成和(或)深部組織的破壞。主要表現為足部潰瘍和壞疽,是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最痛苦的一種慢性并發癥,也是患者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國每年有6萬例非外傷性截肢患者,其中50%是糖尿病患者。

常見原因

這是多方面的,包括自律神經、感覺神經、運動神經的病變、周邊血管阻塞、細菌感染等。

1 . 神經病變

糖尿病人會發生神經病變,侵犯感覺神經纖維,會使病人手腳發痲、刺痛等,尤其晚上症狀會加劇;對溫度、痛、震動的感覺會日漸不靈,最後完全喪失感覺。侵犯運動神經,引起小塊肌肉萎縮,屈、伸肌失衡,足部變形,足壓增加。若侵犯自律神經,則使足部發生動靜脈分流,營養供應不良;而且汗腺失去功能,皮膚乾裂,容易感染。

2 . 血管病變

糖尿病人較易發生腦中風、心肌梗塞、週邊血管阻塞等。這些血管變的原因包括:高血壓、血脂異常、吸煙、凝血功能異常、內皮細胞受損等。糖尿病人週邊血管阻塞的部位往往比較廣泛,而且會影響較小的動脈。主要的症狀有小腿肌肉痛(尤其是走路時)、足部脈搏變弱或消失、腳溫變冷等,嚴重者發生壞疽。

3 . 感染

糖尿病人有白血球功能較差的現象,加上血管病變造成的缺氧,再加上血糖高,提供細菌繁殖的大好環境。所以當足部皮膚受損,細菌侵襲。容易擴展而難以收拾。而且在傷口中常可培養出兩種以上細菌。典型的糖尿病足部潰瘍形成過程是由於神經病變,缺乏痛覺預警使病人腳部容易受傷,例如鞋子不台.易發生水泡,鞋內有異物,受傷後病人亦常常沒有發覺 ;以致沒有立刻作出適當的治療;而由於血流不良,受傷部位難以痊癒,加上細菌感染,侵犯深部肌腱,骨骼,造成截肢悲劇;或沿肌膜向上蔓延,則有生命危險。

症狀

1 . 間歇性跛行:

下肢的早期表徵,下肢缺血使肌肉供血不足,行走一段距離後下肢乏力,勞累及麻木。重者有小腿腓腸肌疼痛,停止行走或休息後可使症狀緩解。年老者如發間歇性跛行時高度懷疑由動脈阻塞引起的下肢缺血。

2 . 休息痛:

是病變的中期表現,當病變發展,下肢缺血加重,不行走也發生疼痛,稱為靜息痛。這種疼痛大多局限在趾或足遠端,夜間尤甚,臥位時疼痛加據,下肢垂下可有緩解.,夜間靜息痛或休息痛。因睡眠時心輸出量最少,下肢灌注注血量也減少,故疼痛常在夜間加重。

3 . 肢端潰瘍壞疽,有三種類型:

( 1 ) 濕性壞疽:肢端體表局部組織皮膚糜爛,形成淺潰瘍,深入肌層,甚至爛段肌腱,破壞故質,大量組織壞死,形成壞死腔,排出較多的分泌物。常見的肢端水腫,為糖尿病肢端壞疽。

( 2 ) 乾性壞疽:受累肢端末端缺血導致感覺遲鈍或消失,局部皮膚呈現暗褐色,出現缺 血性壞死,皮膚肌腱乾枯、變黑,發展到一定階段自行脫落,無分泌物,無水腫。約占糖尿病肢端壞疽的5.9%-7.5%。病理基為礎中小動脈阻塞導致血流緩慢或中斷。

( 3 ) 混合性壞疽:既有肢端的缺血乾性壞死,又有足背底小腿部的濕性壞疽,約占18.1%-20%。微循環障礙和小動脈阻塞同時併存,靜脈阻塞及感染嚴重。

治療

1 . 一般治療

( 1 ) 限制活動,減輕體重、抬高患肢以利於下肢血液回流,減輕水腫。

( 2 ) 嚴格控制血糖,胰島素以應用佳,避免酮酸中毒、低蛋白血症、心、腦、 腎病發及影響愈合的各種不良因素

( 3 ) 局部清創,清壞死组織,放置引流,常規消毒換藥等。

( 4 ) 加强對患者的教育,進行合理的足部護理以及防止來自外部的損傷。

2 . 抗感染

感染後的病原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見,其次是鏈球菌、腸球菌、腸杆菌和厭氧菌等。入院後盡早取病灶分泌物進行细菌培養,先用常用抗生素治療,待培養结果後改用有效抗生素,此外還需加用抗厭氧菌藥。

3 . 截肢

保守治療仍發生壞疽,應及時予以截肢,截肢部位要精密估计、局部循環應作出選擇,確保良好的循環高度。總之,DM的治療較以往有很大的進展 ,特别是高壓氧治療法和紫外線照射充氧自血回輸治療具有一定的療效,但目前仍没有一種方法可完全治愈,這就要求我們建立完善的防治體系。

預防

  1. 血糖、血脂要控制。
  2. 鞋底要厚軟且寬鬆。
  3. 香港腳要治療
  4. 不吸菸。
  5. 常運動。


世界各國都對糖尿病的足部問題投入大量心力、希望透過衛教,早期診斷及治療,以減少截肢的危害。常見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律神經、感覺神經、運動神經的病變、周邊血管阻塞、細菌感染等。

隨著國人壽命逐漸增加以及飲食生活習慣的變糖尿病的患者持續在增加當中,而糖尿病足的發生往往造成患者日常生活很大的困擾,若未善加處理及照護常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除了做好完善的預防之外, 正確的使用特殊輔具是十分關鍵的。